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在印刷工作会议上表示,2011年上海印刷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9.53亿元,同比增长17.72%,占上海新闻出版业总产值1172亿元的58.83%,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去年,上海的印刷行业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整体呈现从中低端印刷向高端印刷转型发展、从被动型加工制造业向主动型生产服务业转型发展、从传统印刷向绿色印刷转型发展的发展趋势。今年,上海将进一步从四个方面更好服务企业:一是提升“上海国际印刷周”品牌、二是扶持总部经济发展、三是凸显产业集群效应、四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
印刷人才培养应跟着行业“走”
现今印刷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浪潮的冲击,要适应产业的变革升级,印刷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之共同快速进步。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王永生认为,行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转型。他建议印刷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应以产业链全覆盖为依托,培养立足于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也要求高等院校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的开拓方面积极创新。王校长用三种形式来说明新型印刷人才的培养计划:一是人才培养转型需内外并举;二是培养立足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政产学研用促进学院转型。 外企撤离或影响国内印刷业发展
由于人民币升值,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以及中国人工成本的上涨,很多国际生产制造工厂开始离开中国转投东南亚地区。虽然东南亚印刷市场、印刷技术以及印刷质量暂时还无法与中国相抗衡,对于印刷质量和色彩要求颇高的品牌客户,无法立刻从当地找到合适的印刷供应商,但长久来看,随着这些品牌生产工厂的不断进入,势必带动东南亚当地印刷行业的发展,而到时中国的配套印刷服务的供应商将面临严重的业务挑战。
品牌效应是未来印刷业发展主力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与国际的接轨,国际资本的进入使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步伐加快,我国已经步入印刷大国之列。目前,国内印刷企业的技术能力相差不是很大,而且经过经济危机对印刷产业的整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危机冲击后生存下来肯定是一个强者。有专家表示,印刷企业的发展已不仅仅是实力上的拼杀,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品牌效应。例如雅昌,然它目前的销售额并不能使它成为印刷百强,但是它复制艺术品的品牌定位使它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已在国际印刷界甚至是艺术界声名鹊起。这就是品牌效应的力量。
中小型印刷企业赢在“醒悟”
在我国,印刷的整个产业链多数是由中小型企业组成,数据显示,2005年,百强印刷企业中三资企业有62家,国有企业18家,民营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18家。但是,目前,中小型印刷企业除受印刷大环境的影响外,都面临着创业难和发展难的问题。有关专家表示,中小型印刷企业存在着一个很重要的发展盲区,就是“战略目标与阶段性战术”。“追潮”是中小型印刷业弊端,他们盲目乱改,忽略自我认识,从而导致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特色“遗失”,在竞争的过程中失去自我。该专家提醒:中小型印刷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并发展起来,醒悟才是关键。
上海鸿速印务有限公司
本公司主要印刷:
精装书、台历挂历、彩色样本、不干胶标签、说明书、企业画册、封套、信封、礼品袋、笔记本、纸杯、手提纸袋、宣传单印刷等
地
址: 上海市闸北区彭越浦路908号(近汶水路480号)
网
址: http://www.shhongsu.com
电话:
传真: 021-56358166-8008
QQ
:2578950045
。